墻體拆除的過程中有一些細節
一、拆除墻體前應充分商討和研究,決定是否真的需要拆除,避免拆除后出現一些不可預料的狀況。
二、拆除墻體前必須確認該墻體的承重情況。如果墻體是負擔的輕體墻或是一些分隔墻體,那么可以拆掉。如果是承重墻或者是鋼筋水泥承重墻,拆掉之后會使墻體的承重能力下降,有可能導致下層結構發生問題。這種情況,承重墻就不能拆。如果是抗震墻,拆掉后會影響到房屋的整體安全性,也絕對不能拆。如果因為裝飾風格的需要必須拆掉的話,首先應咨詢相關專業人士并與之商討可行的解決方案。
三、裝修施工過程當中非承重墻是可以進行拆除的。注意切斷水管時要在墻面上提前留好接口,一定不可以有殘留的暗埋水管或者未切斷的水管直接在墻體上裸露著,日后施工和驗收都難以進行。然后墻面根據鏟除部分直接用水泥抹平,把垂直和水平基準線彈出來就進行封頂批蕩工程,水泥批蕩一定需要做到平整,日后軟木踢腳線的安裝非常關鍵的就是貼片紙。紙箱類能夠起隔音、保護木質踢腳線又平整又好看的一個環節,最終通過繃縫的質量高低也確定了墻體拆除部分的重新改造的水平,做不好將會留下噪音、使用中的美觀不夠的遺憾問題。
四、基層的處理:找平石膏填平裂縫、固定鋼板網、抹灰等,做防水防裂處理等,對于磚混結構的墻體而言尤為重要。新舊墻體的接縫部位如有需要填充的部位,一定要填充密實。如果是輕體墻或保溫墻等可自行拆改的部分,可按照實際需求進行規劃性拆除,以滿足通風、采光、隔音等需要。對于承重墻和基礎梁等結構墻體,一般需要保留不得進行拆除工作。基礎部分和主體結構部分的一些墻體一旦拆除之后對房屋整體安全性的影響很大。
五、對于墻體拆除過程中留下的門窗一定要拆卸時不得破壞地面防水層,并不得使用鐵鏟硬砸的方式拆卸以免破壞地面防水層。如果原墻體需要開鑿或者門窗尺寸有變時則需要和物業相關人員進行溝通并進行登記等流程并妥善處理好地面防水之后才能進行拆改工作。一些不必要的門洞不足(例如有些家庭中間的門洞尺寸不足導致無法安裝門的情況)則可以進行適當擴大門洞尺寸(可以在磚塊上切割然后用水泥填補平整),這也要遵循基本的原則是不能破壞地面防水以及不可損害主體結構。
六、拆除墻體要謹慎選擇合適的工具和方式,避免對墻體造成過大的破壞和損傷。在拆除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好墻體結構和地面防水層,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風險。
結合上面內容,總的來說,墻體拆除的過程中有一些細節需要注意,需要充分商討和研究決定是否真的需要拆除,并要注意保護好墻體結構和地面防水層,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風險。在拆除過程中要遵循基本原則和方法,選擇合適的工具和方式進行拆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