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滿心歡喜地迎來新房鑰匙,或是準備為舊居煥新顏時,裝修大計便提上日程。而其中最令人糾結又暗藏風險的問題之一便是:住宅裝修能否拆除墻體?答案絕非簡單的能或不能,而是深深鐫刻在房屋安全法規與建筑科學原理之中。
從法規層面來看,條文已給出清晰禁令。房屋所有人、使用人被賦予合法用屋、捍衛房屋物理特性的責任,一系列禁止行為宛如紅線,醒目且不可逾越。像在樓板肆意堆放重物、超荷載鋪材,等同于給房屋“脊椎”強壓,易致樓板變形斷裂;室內亂設超重分隔墻,打亂原受力分布,隱患叢生。于住宅外檐擅動門窗,恰似在房屋“鎧甲”上破洞,破壞防水防風體系,削弱整體穩固度;改居住空間為經營場所,人流物流劇增,房屋負荷遠超設計預期。而明令禁止的拆改承重結構,無論是基礎、承重墻、梁、柱還是樓板,簡直是直戳房屋“要害”,一旦下手,房屋抗震防洪能力銳減,安全大廈搖搖欲墜。
以拆改承重墻體為例,現實教訓慘痛。早年某老式居民樓,一樓住戶為擴店面,拆除兩面承重墻,起初幾日僅見墻皮微裂,未久,樓上墻體裂縫如蛛網蔓延,天花板抹灰大塊脫落,整棟樓似將傾頹,百戶居民被迫撤離,修復成本高昂且耗時費力,鄰里關系因賠償紛爭亦傷痕累累。承重結構是房屋協同受力的精密網絡,拆除一處,應力失衡,連鎖反應即刻觸發,危害自身之余,更殃及無辜鄰里。
建筑科學也為法規禁令背書。房屋設計施工經嚴密測算,承重墻體是豎向承重與水平抗側力關鍵,宛如骨骼之于人體,梁柱撐舉重量,墻體穩護架構,拆除無異于自毀長城。非承重墻體亦非全然可隨意處置,它參與空間分隔、隔音隔熱,肆意拆除易破壞整體剛度,影響舒適度。即便是微小洞口開鑿,若位置不當,恰在關鍵受力點周邊,也可能成為房屋“阿喀琉斯之踵”,裂縫悄然滋生,隱患暗自蟄伏。
裝修時若確有空間調整需求,合法合規路徑非無跡可尋。首要之舉是向物業或住建部門申請調取房屋原始藍圖,精準鎖定承重、非承重部位,厘清房屋“經絡”;聘請專業結構工程師現場勘察,憑其專業慧眼評估改造可行性,量身定制安全方案;方案呈遞相關部門審核,獲批后方可依循精細施工圖,由經驗豐富工匠操刀,全程監理護航,新砌墻精準定位、科學用材,洞口開鑿嚴守力學章法,加固措施步步到位。
住宅,是生活港灣,是身家所寄,更是鄰里共生之所。裝修之際,克制沖動,摒棄僥幸,將安全法規奉為圭臬,不越雷池半步,方能在美化空間時,穩守房屋安寧,讓家的溫暖在堅固壁壘間代代延續,無懼歲月與災厄侵襲,讓每棟住宅樓皆為安心家園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