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歲月的痕跡悄然爬上老房的墻壁,當陳舊的設施已無法滿足現代生活的便捷需求,老房裝修便提上日程。然而,這絕非一場簡單的“推倒重來”,盲目拆除不僅勞民傷財,還可能給房屋結構與居住安全埋下隱患。
一、老房裝修水電拆除,審慎抉擇是關鍵
水電線路,如同房屋的“血管”與“神經”,維系著日常的舒適運轉。面對老房錯綜復雜的水電布局,首要任務是精準評估。若原有的電線為如今通用的 2.5 平方毫米銅芯線,且外觀無明顯磨損、老化跡象,經專業(yè)電工檢測能承載當下家電負荷,那么局部微調即可成為明智之舉。畢竟,全面拆除意味著要重新開槽布線,不僅破壞墻體結構,還會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與時間成本。像是客廳、臥室等用電量相對穩(wěn)定區(qū)域,保留原有線路,僅更新插座面板、開關樣式,就能在滿足需求的同時,守住錢包與墻面的“安穩(wěn)”。
反之,若邂逅那些“上了年紀”的 1.5 - 2 平方毫米鋁芯線,可就得繃緊安全弦了。鋁芯線易氧化、發(fā)熱,在空調、電熱水器等高功率電器頻繁使用的當下,跳閘頻發(fā)甚至火災隱患如影隨形,此時拆除重做刻不容緩。水管亦是如此,鍍鋅管、鑄鐵管雖曾在建筑史上輝煌一時,但歲月無情,腐蝕、老化讓它們成為自來水純凈度的“破壞者”,跑冒滴漏更是家常便飯。果斷換上 PPR、PVC 等現代塑料管材,無毒、耐腐蝕、安裝便捷,為家庭用水安全保駕護航。
而在拆除實操環(huán)節(jié),斷水斷電是鐵律。關閉水表前總閘,讓水流戛然而止,施工用水時按需開啟,精準控水;電閘箱內總閘關閉后貼上醒目警示,“已斷電”三字如同安全護盾,阻擋意外合閘。待裝飾施工用電節(jié)點來臨,再依規(guī)啟封,確保全程水電可控。
二、老房墻面鏟除,精細判別穩(wěn)步行
墻面,作為家的“顏面”,翻新時需格外留意。若墻面敷有耐水膩子,恭喜你,可省去不少力氣。只需輕柔鏟除表面涂飾層,讓膩子層安然無恙,后續(xù)直接打磨、上漆,墻面便能煥新顏。但對上世紀的老房子而言,情況就復雜得多。
七八十年代的房屋,墻面基層大白粉摻乳膠和纖維素,九十年代 821 膩子大行其道,這些“老前輩”膩子強度疲軟,歷經風雨洗禮、寒暑侵蝕,加之當時防水涂料匱乏,新防水膩子強行覆蓋,開裂、翹皮等“顏值問題”紛至沓來。此時,大刀闊斧鏟除原膩子層勢在必行。若房屋為磚混結構,砂子灰基層脆弱不堪,面對高強度、高粘性的現代防水膩子,極易出現“被撕下”的尷尬,鏟到紅磚墻,重新抹灰、刮膩子才是正道。
操作時,若僅針對涂飾層與膩子層動手,灑水濕潤是溫柔“前奏”。讓水分滲透,膩子軟化,再用開刀沿水平方向小心鏟除,力度精準把控,如同呵護嬰兒肌膚般保護墻面,不留下一道多余傷痕,為后續(xù)裝修筑牢平整基底。
老房裝修是一場與舊時光的對話,拆除環(huán)節(jié)需心懷敬畏,依循房屋“個性”,精準施策,方能在保留歷史韻味的同時,擁抱現代舒適生活,開啟老房新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