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拆除施工因其作業環境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潛藏著諸多安全風險,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嚴重事故,危及人員生命安全,破壞周邊環境。所以,在開展地下室拆除作業時,必須以高度的謹慎態度,精心規劃每一個環節,嚴格遵循科學的安全操作步驟,密切關注各項注意事項。
一、未雨綢繆,施工前全面籌備
(一)精準勘察,科學規劃
全面細致的勘察是制定合理施工計劃的基石。在拆除工作啟動前,專業技術人員需運用先進的探測設備,對地下室進行全方位探測,精確掌握地下各類設施的布局,如供水、排水、供電、燃氣等管道線路的走向,以及地下室的建筑結構,包括墻體厚度、梁柱位置與承載能力等關鍵信息。基于這些詳實數據,制定出詳細且針對性強的施工計劃。計劃中要明確拆除的先后順序,例如,先拆除非承重結構部分,為后續拆除創造安全空間;再對承重結構進行科學拆除,避免因拆除順序不當導致建筑坍塌。同時,合理安排施工進度,預留足夠時間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確保拆除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
(二)安全防護,萬無一失
為施工人員配備齊全且質量合格的安全裝備,是保障人身安全的關鍵舉措。安全帽能有效抵御墜落物的沖擊,保護頭部免受傷害;安全鞋具備防滑、防砸等功能,確保施工人員在復雜的施工現場行走安全;防護服則可防護身體免受刮擦、碰撞以及粉塵、化學物質等的侵害。此外,在施工現場顯著位置設置清晰醒目的安全警示標志,如“危險區域,禁止入內”“注意高空墜物”等,提醒過往人員遠離危險。同時,圍繞施工現場設置堅固的圍欄,從物理層面阻止未經授權人員進入,杜絕無關人員誤入施工現場引發意外。
(三)洞察環境,積極應對
地下室拆除作業極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干擾。惡劣天氣條件,如暴雨、大風等,可能影響施工設備的穩定性,增加施工難度與安全風險。地下水位的高低也至關重要,若地下水位過高,拆除過程中可能出現涌水現象,不僅會影響拆除進度,還可能引發地基沉降等嚴重問題。因此,在施工前,需密切關注天氣預報,提前做好應對惡劣天氣的準備,如搭建防雨棚、固定設備等。對于地下水位,要進行精確測量與監測,制定相應的排水方案,確保拆除作業在安全的環境條件下進行。
二、嚴謹施工,過程中嚴守規范
(一)依規操作,循章拆除
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守安全規定和操作規程是保障安全的根本。選用合適的工具和設備是關鍵,例如,拆除墻體時,根據墻體材質和厚度選擇功率匹配的拆除機械,避免因工具不當導致拆除效率低下或引發安全事故。遵循正確的拆除順序,從頂部開始逐步向下拆除,防止因底部先拆除導致上部結構失穩坍塌。在拆除大型構件時,要使用專業的吊裝設備,并確保吊裝設備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嚴格按照吊裝操作規程進行作業。
(二)事故預防,常備不懈
拆除過程中,時刻保持警惕,預防各類事故的發生。墻體坍塌是地下室拆除的重大風險之一,在拆除前,對可能存在坍塌風險的墻體進行加固處理,如使用支撐物對墻體進行臨時支撐。針對塵土飛揚的問題,安裝高效的除塵設備,如噴淋降塵系統、吸塵裝置等,降低空氣中的粉塵濃度,保護施工人員的呼吸系統,同時減少對周邊環境的污染。此外,還需對施工現場進行實時監測,利用傳感器等設備監測墻體位移、結構變形等情況,一旦發現異常,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三)噪音塵土,有效控制
地下室拆除產生的噪音和塵土會對周圍環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為控制噪音,選用低噪音的拆除設備,并合理安排施工時間,避免在居民休息時間進行高噪音作業。如無法避免,采取隔音措施,如搭建隔音棚、使用隔音材料對施工現場進行圍擋。對于塵土,除了前面提到的除塵設備,還可以在施工現場定期灑水,保持地面濕潤,減少塵土飛揚。對拆除產生的建筑垃圾進行及時覆蓋,防止風吹起塵土。
(四)及時清理,整潔施工
及時清理施工現場的雜物和垃圾,不僅能保持施工現場的整潔衛生,還能降低安全風險。拆除下來的建筑材料、工具等要分類存放,便于后續處理和回收利用。對垃圾進行及時清運,避免垃圾堆積過多影響施工操作和人員通行。在清理過程中,注意對周圍環境的保護,防止垃圾清運過程中對周邊道路、綠化等造成污染和破壞。
三、靈活應變,特殊情況冷靜處理
(一)危險突現,緊急避險
拆除過程中一旦遇到危險情況,如墻體裂縫迅速擴大、管道泄漏等,必須立即停止施工。施工人員迅速撤離到安全區域,避免靠近危險部位。同時,現場負責人立即組織專業人員對危險情況進行評估,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理措施。對于墻體裂縫,要判斷裂縫產生的原因和可能導致的后果,采取加固或支撐措施;對于管道泄漏,迅速關閉相關閥門,防止泄漏進一步擴大,并及時通知相關部門進行搶修。
(二)文物遺跡,妥善保護
在地下室拆除時,若發現文物或遺跡,這是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的發現。應立即停止施工,保護好現場,防止文物或遺跡遭到破壞。同時,第一時間通知文物保護部門,由專業人員進行現場勘查和處理。施工單位要積極配合文物保護部門的工作,按照相關規定和要求,調整施工計劃,確保文物或遺跡得到妥善保護和合理發掘。
(三)環境協調,和諧施工
地下室拆除不可避免地會對周圍環境產生影響,如振動可能影響周邊建筑物的穩定性,噪音會干擾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施工前要與周圍居民和相關單位進行充分溝通,告知施工計劃和可能產生的影響,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在施工過程中,采取有效的減振措施,如使用減振墊、優化拆除工藝等,減少對周邊建筑物的影響。對于居民提出的合理訴求,要積極回應并采取措施加以解決,營造和諧的施工環境。
四、細致收尾,施工后全面檢查
(一)隱患排查,不留死角
施工結束后,對施工現場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是確保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檢查地下室的結構是否穩定,有無殘留的危險構件或松動的墻體、梁柱等;檢查各類管道、線路是否已妥善處理,有無泄漏或漏電隱患;檢查施工現場的地面、墻面等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如地面是否平整、有無尖銳物突出等。通過全面檢查,及時發現并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確保后續使用安全。
(二)現場清理,環境恢復
清理施工現場的雜物和垃圾,將拆除產生的建筑垃圾全部清運出場,按照環保要求進行分類處理。對施工現場的地面進行清掃和沖洗,恢復地面的整潔。對因施工造成損壞的周邊環境,如綠化帶、道路等,進行修復和還原,使周邊環境恢復到施工前的狀態。
(三)記錄報告,經驗留存
詳細記錄施工過程中的重要信息,包括施工時間、施工人員、使用的設備、拆除順序、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等。這些記錄不僅是對本次施工的總結,也是為今后類似工程提供寶貴的經驗參考。向上級報告施工情況,如實匯報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狀況、工程進度、存在的問題等,為上級決策提供準確依據。
地下室拆除施工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程任務,只有嚴格遵守安全規定和操作規程,全面做好施工前準備、施工過程控制、特殊情況應對以及施工后檢查等工作,才能確保人員安全,將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順利完成拆除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