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裝修的熱潮中,許多業主為了打造個性化的居住空間,常常會對房屋格局進行調整,拆墻便成了常見的操作。然而,拆墻絕非小事,一旦忽視其中的安全隱患,不僅會危及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還可能給整棟建筑帶來嚴重的損害。下面,將為您詳細梳理拆墻前必須了解的各類安全隱患,助您在裝修時防患于未然。
一、關鍵結構動不得,守護房屋“脊梁”
頂面墻梁:承載上層重量的關鍵
頂面墻梁在建筑結構中起著支撐上層墻體和樓板的重要作用,猶如房屋的“脊梁”。有些業主覺得頂面橫梁影響空間美觀,試圖拆除或改造突出部分,這是極其危險的行為。拆除或破壞橫梁,上層樓板會失去支撐,極有可能發生下墜,導致嚴重的安全事故。在拆除墻體時,如果墻體上方與橫梁相連,切記只能拆除至橫梁下方。比如在一些老房子的改造中,因工人誤拆與橫梁相連的墻體,導致上層樓板出現裂縫,整棟樓都面臨安全危機。對于無法拆除的橫梁,可以通過吊頂設計將其巧妙隱藏,既保證安全,又不影響整體美觀。
連接陽臺的墻體:維持陽臺穩定的保障
為了增加房間采光,拓寬陽臺門口寬度,部分業主會拆除連接陽臺的墻體。但需要明確的是,房屋外墻大多屬于承重墻,在上面隨意鑿洞、開窗或拆除,都會嚴重破壞建筑結構,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此外,房間與陽臺之間墻上的門窗雖可拆除,但窗戶下方的“配重墻”千萬不能動。配重墻對陽臺的承重起著關鍵作用,拆除后陽臺承重力大幅下降,甚至可能發生陽臺下墜事故。曾經有小區居民私自拆除配重墻,導致陽臺坍塌,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
承重墻:建筑安全的核心防線
承重墻是保障建筑安全的核心防線,嚴禁隨意拆除。很多人對承重墻的判斷存在誤區,簡單來說,墻面上沒有預制圈梁的墻面,大概率是承重墻。在戶型圖上,承重墻的墻體厚度通常會明顯加厚,其實際厚度一般為24厘米,而非承重墻厚度多在10 - 15厘米。外墻和與鄰居共用的墻,基本都是承重墻,而非承重墻常見于衛生間、儲藏間、廚房及過道等區域。拆除承重墻,會嚴重破壞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削弱房屋的抗震能力,給居住者帶來巨大的安全風險。
二、拆墻后續處理不當,同樣危機四伏
新砌墻體不加固,埋下安全隱患
拆除墻體后,新砌墻體的加固工作至關重要。以紅磚新砌墻體為例,設置拉筋是必不可少的步驟。拉筋通過鋼筋將新、舊墻面緊密連接,能有效增強墻體的穩固性和抗震能力。若新砌墻體不設置拉筋,在受到外力作用時,新、舊墻面容易分離,墻體可能出現裂縫甚至倒塌。
門洞上方不架梁,危及使用安全
在墻面上開設門洞時,必須在門洞上方架設鋼筋混凝土“橫梁”。這是因為門洞上方的墻壁承受著較大壓力,若沒有橫梁分擔,重壓會直接作用于門框,導致門框變形,影響正常使用,甚至可能引發墻體坍塌。
三、申報審批不可少,遵循規范保安全
在拆除墻面之前,一定要向物業公司申報并獲得審批。樓房竣工時,原設計單位會向物業公司提交詳細圖紙,上面明確標注了承重墻、非承重墻等各類墻體的厚度和材質。物業公司依據這些信息,能夠判斷哪些墻體可以安全拆除。未經許可擅自拆墻,不僅可能對樓房結構安全造成影響,還可能面臨物業公司的處罰。業主在進行墻體改造前,應將設計師提供的施工圖紙提交給物業公司,獲得批準后再施工。
裝修拆墻涉及到建筑結構安全,每一個環節都不容小覷。業主在拆墻前,務必查閱施工結構設計圖,明確墻體類型,咨詢專業人士的意見。在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守相關規范,做好拆墻后的修補和加固工作,確保裝修安全,打造安心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