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施工過程中,主體漲模是常見的質量問題之一。漲模不僅影響建筑外觀,更可能對結構性能產生潛在威脅。因此,科學、規范地進行主體漲模剔鑿維修,成為保障建筑質量與安全的關鍵環節。本文將從技術原理、操作流程、質量控制等多維度,對主體漲模剔鑿維修進行全面且深入的解析。
一、問題診斷與前期準備
(一)精準定位漲模區域
在發現主體結構存在漲模現象后,維修團隊需第一時間使用專業測量工具,如激光測距儀、靠尺等,對漲模的范圍、程度進行精準測量與記錄。不僅要明確漲模的平面位置,更要測量出漲模的突出高度,以此作為后續維修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據。同時,結合建筑圖紙,判斷漲模區域是否涉及關鍵受力部位,以便在維修過程中采取針對性措施。
(二)全面的安全評估
安全是一切維修工作的前提。對漲模區域周邊的建筑結構進行全面的安全評估,查看是否因漲模導致周邊結構出現裂縫、變形等異常情況。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識,劃定施工警戒區域,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對施工人員進行詳細的安全技術交底,確保其熟悉維修過程中的安全風險與防范措施,如佩戴安全帽、安全帶等防護用具。
(三)工具與材料籌備
根據維修方案,準備齊全所需的工具與材料。工具方面,除了小錘子外,還需配備電鎬、角磨機、鑿子等,以滿足不同程度漲模的剔鑿需求。材料上,要確保微膨脹混凝土、水泥、鋼筋等的質量符合設計與規范要求,提前對材料進行檢驗,保證其強度、耐久性等性能指標達標。同時,準備好模板、支撐體系等支模材料,以及用于界面處理的輔助材料。
二、核心維修步驟詳解
(一)精細剔鑿松散混凝土
這一步驟是整個維修工作的基礎,直接關系到后續修補的效果。使用小錘子和鑿子進行剔鑿時,要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從漲模邊緣開始,逐步向中心區域進行細鑿,避免因用力過猛而損傷結構鋼筋。對于深度較大的漲模部位,可配合電鎬進行初步鑿除,但在接近設計尺寸時,必須改用小工具進行精細處理。
剔鑿完成后,混凝土表面應呈現出均勻、粗糙的質感,達到斬假石的效果,確保無松動石子和混凝土顆粒殘留。同時,對剔鑿過程中暴露出來的鋼筋進行檢查,若發現鋼筋有銹蝕現象,需及時進行除銹處理,以保證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粘結力。
(二)徹底清洗鑿除部位
清洗工作看似簡單,實則至關重要。先用高壓水槍對鑿除部位進行初步沖洗,將表面的松散顆粒、灰塵等雜質沖洗干凈。然后,使用毛刷對混凝土表面的細小縫隙、凹槽等部位進行細致清理,確保無任何殘留雜質。最后,再用清水進行二次沖洗,使鑿除部位達到潔凈、濕潤的狀態,為后續的界面處理和混凝土澆筑創造良好條件。
(三)穩固支模操作
模板的支設質量直接影響修補混凝土的成型效果。支模前,要對模板進行檢查,確保其表面平整、無變形、無破損。按照設計要求,使用方木、鋼管等支撐材料搭建穩固的支撐體系,保證模板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不會出現變形、移位等情況。
在支模時,需預留合理尺寸的澆筑口和清理口。澆筑口的設置要便于混凝土的澆筑和振搗,清理口則用于清除支模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和雜物。清理完成后,應及時使用模板和密封材料對清理口進行封堵,防止混凝土澆筑時漏漿。
(四)高效界面處理
界面處理是增強新舊混凝土結合強度的關鍵環節。按照設計要求,將與原混凝土同標號的水泥與適量的水混合,調配成均勻的水泥漿。使用毛刷或噴槍,將水泥漿均勻地涂刷在鑿除部位的混凝土表面,確保覆蓋全面、無遺漏。水泥漿的涂刷應在混凝土澆筑前進行,且要保證在水泥漿未干燥前完成混凝土的澆筑,以充分發揮其粘結作用。
(五)精準澆筑修補
采用與原混凝土設計強度相同的微膨脹混凝土進行澆筑修補。微膨脹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膨脹,能夠補償混凝土收縮,減少裂縫的產生,提高新舊混凝土結合處的密實度。
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要控制好澆筑速度和高度,避免因澆筑過快導致混凝土離析或產生氣泡。使用¢12鋼筋進行振搗時,要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則,振搗點應均勻分布,確保混凝土振搗密實。振搗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混凝土表面,當表面不再顯著下沉、不再出現氣泡且表面泛漿時,表明振搗合格。
(六)規范拆模與養護
混凝土終凝后,方可進行拆模操作。拆模時要小心謹慎,避免對新澆筑的混凝土造成損傷。拆除的模板和支撐材料應及時清理、堆放整齊,以便重復使用。
拆模后,立即進入養護階段。采用覆蓋塑料薄膜、土工布等方式,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并定期進行灑水養護。養護時間應根據混凝土的強度增長情況和環境條件確定,一般不少于7天。在養護期間,要密切關注新舊混凝土結合處的情況,若發現裂縫等異?,F象,應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三、特殊情況處理與質量保障
(一)輕微麻面的處理
對于較輕微的麻面現象,處理方法相對簡單。首先,用毛刷刷干凈麻面部位,去除表面的灰塵和松動顆粒,然后用水沖洗,使其無松動石子及粉塵。在修補前,涂刷同砼標號水泥漿基層,增強表面的粘結力。也可用1:2水泥砂漿進行抹面處理,抹面時要注意平整度和光滑度,確保與周邊混凝土表面銜接自然。施工完畢后,同樣需要加強淋水養護,保證抹面砂漿的強度增長。
(二)質量控制要點
在整個主體漲模剔鑿維修過程中,要建立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對每一個維修環節進行檢查驗收,如剔鑿后的表面質量、模板的支設精度、混凝土的澆筑質量等。定期對維修部位進行強度檢測,確保修補后的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同時,做好施工記錄,詳細記錄維修過程中的各項數據和情況,為后續的質量追溯提供依據。
主體漲模剔鑿維修是一項系統性、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只有嚴格遵循科學的維修步驟,注重每一個細節,加強質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才能有效解決主體漲模問題,保障建筑結構的安全與質量,延長建筑的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