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結構設計中,考慮到沉降而設計的后澆帶在施工時應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預留;選址應經設計單位批準。
2、后澆帶間距應合理。矩形結構的后澆帶間距一般可設置為30~。后澆帶的寬度應考慮到施工和操作的方便,并應根據結構要求確定。一般寬度為~應。
3、穿過后澆帶的板、墻鋼筋應斷開、搭接,使混凝土兩部分能自由收縮;梁鋼筋不能斷開。筏板基礎底板和基礎底板梁的受力鋼筋必須通過。主筋應采用焊接連接。
4、部分模板和柱子在后澆帶澆注混凝土前不能拆除,否則會導致梁、板形成懸臂,造成變形;在梁板反彎點附近,該位置彎矩和剪力不大;也可以選擇在梁板中間,彎矩大,剪力小的地方。
5、后澆帶的截面形式應考慮澆筑混凝土后連接牢固,一般應避免直縫。對于樓板,可以留斜縫;梁和基礎可留榫槽接縫,可根據結構截面確定。
6、在混凝土澆筑和振搗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分層澆筑的厚度和振搗器與鋼網模板的距離。為防止混凝土振搗時水泥漿嚴重流失,應限制振搗器與模板之間的距離。
7、結構混凝土澆筑后豎向施工縫的處理:對于采用鋼網模板的豎向施工縫,當混凝土達到初凝時,用壓力水沖洗,去除浮漿和碎屑,露出沖洗部位的骨料。同時,沖洗金屬絲網。待混凝土終凝后,拆除鋼絲網,立即再次用高壓水沖洗施工縫表面;用后澆帶澆注混凝土前應清理表面。
8、帶后澆區混凝土 不同類型后澆區混凝土的澆筑時間不同:后澆區的脹縮取決于首澆混凝土的收縮完成情況,一般在施工后;結算后基本完成。在某些工程中,設計單位對后澆區的停留時間有特殊要求,應按設計要求澆注后澆區混凝土;混凝土強度應提高一級,配合比應通過試驗確定。
9、對于地下室樓板和大梁較厚的后澆帶,必須在兩側設置專用模板和支架,防止混凝土滲漏,后澆帶不能斷裂,并且地下室防水。要求不透水,應留止水帶或開槽模板,以防止后澆帶滲水。后澆帶保留的支撐應保留至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方可逐層拆除。
施工后澆注帶是為了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在施工過程中因溫度不均和收縮而產生的有害裂縫。施工縫是將結構臨時分成幾個部分。構件內部收縮后,施工縫混凝土經過一定時間澆筑夯實,將結構連接成一個整體。后澆帶的澆注時間應選擇溫度較低時。可澆注水泥或摻入少量鋁粉的水泥。后澆帶澆注功能:
(1).調整壓差。主體建筑荷載大,采用整體基礎,降低土壓力,降低附加壓力;下部采用淺橫梁基礎,增加土壓力,使上下樓層沉降緊密。
(2).調整時差。先建主樓,基本建成后沉降基本穩定,再建裙房,這樣后期的沉降基本相似。
(3).調整高度差。沉降計算后,主樓標高設置略高,裙房標高設置略低,預留兩者的沉降差,使后兩者的實際標高一致。
(4).降低溫度收縮率。新澆筑的混凝土在硬化時會收縮,而建筑結構在加熱時會膨脹,在冷卻時會收縮。大部分混凝土硬化收縮將在施工后的前1至2個月內完成,溫度變化對結構的影響頻繁。當變形受到約束時,結構內部會產生溫度應力,嚴重時構件會出現裂紋。
鑄帶清理后,鑿擴模,鑿壁,鑿鑄帶:后鑄帶施工的處理方案,并附上相關圖冊并正確裝訂。
(5).后澆區的模板支撐非常關鍵。如果沒有壓實,有縫隙,澆注時會漏漿,造成板梁斷面蜂窩狀,也會造成后澆區清理困難。根據我的經驗,一般后澆帶處的梁底應先斷開,不鋪設,這樣即使有滲漏,截面處的混凝土也不會留在梁底,會給清理工作帶來困難,特別是高度較大的梁,混凝土硬化后用撬棍清理相當困難,而且在后澆帶處的梁側板也壞了,并采用垂直于梁截面的模板對其進行支撐加固,便于加固。 .
(6).樓板混凝土澆筑1個月左右,達到設計強度后(規范中為2個月,一般工期有限,不可能)再澆筑后澆筑混凝土。皮帶處的梁底和側板先支撐后澆筑。將對接接頭處松散的混凝土顆粒去除并澆水潤濕,采用強度高于地坪混凝土的微膨脹商品混凝土澆筑。加強養護,達到設計強度后拆除模板,施工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