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找出你需要的工作量。了解底價的構成。配額中的底價是人工+材料+機械,(需要注意請注意單位)現在是消耗配額,消耗就是損耗,配額簿清楚地標明了每種不同材料的損耗,材料的單價*損失是這種材料的固定價格。
2、基準價格轉換。如果勞動力、材料、機械的某項價格變動需要折算為基價,則從該基價中扣除某項變動的原價,再將變動后的價格相加,形成新的價格。但損失不會改變。
配額包括拆除磚石、拆除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構件、拆除木結構和構件、拆除屋頂、拆除屋頂排水、拆除金屬構件、拆除地板、拆除裝飾面、拆除結構和其他拆除項目。
3、在拆除工程開工前,應對施工現場進行全面檢查,制定安全措施和施工方案,并對建筑物及鄰近部位進行屋面支護、加固和現場監測。執行。拆遷施工時,應盡量保持可利用的原材料和構件完好無損,并將可利用的材料和土壤運至區域內指定地點進行分類堆放,并進行清理堆放。
4、拆遷項目室內層高和室外天然地板到拆遷現場的水平在3、6m以內,綜合考慮了工具式腳手架。超過3、6m的,可根據施工單位設計的腳手架或實際使用的腳手架,執行相應的腳手架定額。大型構件的拆除,如施工方案采用大型工程機械進行起吊卸料,可按施工單位的設計規定另行計算。
在拆遷項目中,拆除的構件、材料、泥土采用人力垂直運輸時,可按本配額規定的“垂直運輸及超高加價”計算。
在鋼筋混凝土預制構件、木門窗、石材面隔板等拆除工程中,除標有“保護性”拆除外,采用“保護性”拆除的,相應的人工費率項目應乘以 1、8 倍。
一般先看場地,也有商定總價,有的按建筑面積收費。它的本質是一樣的。
1、本章定額項目為分項拆遷,該定額不用于整屋拆遷。
2、本章中的固定項目適用于建筑物內,當建筑物的屋檐高度超過時,下表(表17-1)將增加系數。
3、 屋架的拆除,各種吊頂、門窗的拆除,樓板的拆除,包括所有的拆除。
4、各種地表層的拆除不包括地墊層的拆除。連接層找平層厚度的確定與裝修工程相同。
5、單面或單面工程量在3、0m3以內,或單位工程拆遷工程量不超過3、0m3的項目,勞動倍數為1、5、材料倍數為1、1、
6、拆除單層彩鋼板屋面,實施鍍鋅瓦脊鐵屋面工程。
7、屋面拆除用散裝保溫材料:珍珠巖顆粒等顆粒狀保溫材料;屋頂拆塊(氈)保溫:輕質保溫塊、板和氈保溫材料,如保溫塊、苯板或擠塑板;屋頂拆除固體絕緣:它是一種整體澆注的絕緣材料,如水泥珍珠巖。
8、拆除屋頂的坡度以30°為準,超過則人工倍增系數為1、11、
9、砌體墻體拆除以干水墻為準,拆除墻體抹灰或貼面層砌塊材料時應乘以1、15系數。
10、砍掉灰皮就意味著磚體必須要暴露出來。切碎殘留的灰皮是指去除空洞、破裂的灰皮。鑿掉混凝土保護層,鑿后必須露出主筋。
11、對于金屬構件和混凝土構件的運輸,如果需要起重機隨車裝卸,則根據實際情況計算起重機班次,運輸班次保持不變。
12、拆解后的舊料應清理干凈,堆放在附近整齊。如需運輸至指定地點回收,成本和回收價值將分別計算。
13、本章固定項目不包括垂直運輸費用,必要時按批準的建設方案另行計算。
14、拆修需要搭設腳手架時,應按批準的施工方案執行腳手架章的規章制度。
15、本章規定的固定工程不包括施工期間的水電費,發生的水電費由建設單位承擔。
四、工程量計算規則
1.屋頂的拆除是根據屋頂的實際拆除面積以平方米計算的。
2、屋架、半屋架、鋼屋架的拆除應按跨度分類計算。
3、白鐵檐、斜溝的拆除,按實際拆除長度按米計算。拆遷口按單位計算。
4、各種落水管的拆除按其垂直長度計算,以米為單位。
5、各種墻體拆除按實際拆除的墻體體積(結構尺寸)以立方米計算,不扣除孔洞各構件所占體積3%以內。各種裝飾墻、隔斷等按實際拆 遷面積計算。
6、吊頂拆除按水平投影面積計算,不扣除室內柱子所占面積。
7、拆整門、窗、門、窗框按件計算。
8、地面拆除按水平投影面積計算,踢腳板拆除計入地面面積。
9、地墊去除量的計算方法是水平投影面積乘以立方米的厚度。
10、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構件的拆除按實際拆除體積立方米計算,拆除鋼筋混凝土樓梯按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11、樓梯扶手的拆卸應按實際拆卸長度以米計算。
12、墻板和奶酪板的拆除按實際面積按平方米計算。
13、欄桿按垂直投影面積計算。
14、窗簾盒、木棒、支架的拆除以2m以內的長度為準,按份計算。
15、木質窗臺拆除按件計算,石材(水磨石)窗臺拆除按實際拆遷面積計算。
16.各種水池和水槽的拆除以立方米計算。
17、預制混凝土構件的異地運輸應按圖中所示尺寸以立方米計算。
18、金屬構件的運輸量按圖中所示尺寸計算,以t為單位。
19、渣土異地運輸按虛擬廣場體積計算。鋼結構工程中的主要建筑結構類型之一、是現代建筑工程中較為常見的結構形式之一、我國是最早用鐵制造承重結構的國家,鋼結構工程以鋼材為主。早在秦始皇時代(公元前年),簡單的承重結構已經由鐵制成,而西方國家在17世紀才開始使用金屬承重結構。公元3-6世紀,聰明勤勞的中國人用鐵鏈建造了鐵鏈吊橋。四川瀘定大渡河上著名的鐵索橋、云南沅江大橋、貴州盤江大橋等都是我國早期鐵承重結構的典范。 .中國早期雖然在鐵建筑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由于多年封建制度的制約,科學沒有得到發展,所以暫時停留在單體建筑的水平。直到19世紀末,中國才開始采用現代鋼結構。新中國成立后,鋼結構的應用有了很大的發展,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遠超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