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沒有那么多摩天大樓,平房和多層樓房就是整個住宅的主力軍,所以平房和老舊小區到了今天需要翻新裝修的數量也一定不少,那么如果想做點布局調整,該不該拆改墻體呢?
什么樣的墻就能拆,什么樣的就不能拆?要想弄明白咱們就得追根溯源,先找到原建筑的受力原理。
【1】分辨建筑結構受力形式。
1、砌體混合型建筑是六七十年代比較普遍使用一種結構形式,所謂混合就是有幾種不同的材料混搭組成,一般有磚石混合、磚木混合、磚和鋼筋混凝土混合等。
而何謂砌體:砌體就是塊狀材料,如:磚塊、石塊、混凝土塊等塊狀物加上使用拌合的水泥砂漿,砌筑形成一體,就叫“砌體”。
砌體結構最常見就是農村的紅磚蓋瓦的房子和普通城市中的多層樓房。
而磚石結構在我國多見于寺廟、古塔類的古建筑,磚石結構是全部用磚或石頭來砌筑,但抗震性并不好,所以現在也很少用了。
那抗震好的是什么材料?
傳統建筑由于大量使用了木質材料會極易引發火災,所以隨著時代發展,木材越來越少的運用在結構上,取而代之是抗震、穩固更好的鋼筋混凝土。
到了八九十年代,房屋在高度上和材質上也都有了新的變革。土地的稀缺和使用的需要讓原來的單層平房逐漸走向了多層住宅,層數大多為5-6層,墻都是紅磚砌筑,樓板、梁、柱子都是鋼筋混凝土。
當然在八九十年代的房子還存在過不少“預制板”的樓板。
【2】預制板承重墻結構
預制板是由廠家在工廠生產好的鋼筋混凝土板塊拿到現場拼裝形成的樓板。因為是裝配式可以批量生產,所以在早期風靡一時,曾進行過大力的推廣運用。
但很快問題也隨之而來,汶川大地震讓人家看見了預制板最薄弱和致命的弱點。現場拼接時因為板的寬度也就一米左右,預制板的板與板之間,兩塊板中間必定會有平行的縫隙,有的縫都是斜著的或者不規則和大小不一致。這無法形成整體受力,大量存在的縫隙因此埋下了禍端。
拼接湊成樓板因為無法形成堅固的整體,形成整體統一受力來承載荷載,必定也將倒致這種結構無法抵御地震災害。地震一來瞬間就會開裂坍塌,為此,預制板很早就被叫停、限制使用了。
預制板的房子,室內一般全都是承重墻,只有極少數墻體很薄的分隔墻不受力,因為預制板很短,需要一塊塊搭在承重墻上向下傳導受力,所以墻一拆樓板自然就掉下來了。
如果你家還是預制板承重墻結構,那么不要拆改墻體,除非你已經查看并確認過原建筑結構圖紙,否則在沒有絕對肯定的把握和做好絕對靠譜的加固方案前,一定不要拆墻。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3】磚混結構
摒棄預制板之后,90年代中后期,6層以下的房子大多已經在采用磚混結構了,它的受力特點就是樓板、梁、柱是鋼筋做骨架,再灌入砂石水泥攪拌而成的混凝土,實現一體澆注成型的水平受力體。
而且鋼筋在梁、板澆筑前就支承在交織在了一起,樓板傳給梁,梁再把荷載往下傳遞給柱子和墻。這樣骨架連接緊密,受力大,進行過一體澆筑的混凝土結構剛度大,穩定性強。
而墻體在這里做了豎向接收上面荷載后進行向下傳導的作用,墻的砌體大多用紅磚、水泥磚等砌體材料砌筑,起承重的結構作用。甚至有些柱子也可能采用磚砌體。
也就是說:磚混結構中,墻都是由磚和砌體組成。雖然也有用鋼筋澆筑板、梁、柱,但墻體仍是主要承重功能的主角,這里的大部分墻體就不能拆,所以布局不能隨意改變。
【4】荷載
一般一個建筑受力主要有兩個方向的荷載: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
在“磚混結構”中承受“水平推力”的是:樓板和梁等屬于水平構件,它由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或鋼木組合。而承受向下力的“豎向荷載”是:墻體或者柱子等豎向構建,它都是由磚和砌體組成。當然也有用鋼筋澆柱子的,但墻體仍是主要承重功能的主角,這里的墻體就不能拆,所以布局不能改。
再強調一遍:
“磚混結構”的特點是:樓板和梁等水平構件由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或鋼木組合,而豎向構件,墻體或者柱子都是由磚和砌體組成。所以墻體就是主要的承重主體,不能拆,不能拆,不能拆!!!
當你發現自己住的房子是6層以下的,單或低多層時,你就基本不用動拆墻的念頭了。“磚混結構”要拆除墻體,你可以死了這條心!
【5】加固
那萬一真就要走到盡頭了,不得不改呢?萬一碰到這一類的舊房確實是不改不行,那怎么辦?有沒有可能做出努力,進行合理的改動。
有可能,但前提條件是:必需先做加固,確保有“替代受力”主體,并確保有和原受力方向和路徑一致的可靠安全的設計替代方案。
首先:先找到原建筑結構圖,弄清楚原結構的荷載傳遞方式和傳遞路徑,結合現場察看,弄清楚受力墻是沿縱墻受力的呢?還是沿橫墻受力?
以建筑為形狀,建筑沿更長方向的一面稱為“縱”,所以如果是梁搭在長邊方向的墻上,意味著梁和樓板是把來自上部的荷載傳遞到了縱墻,那就是“縱墻承重”。
相反,建筑沿更短方向的一面稱為“橫”,所以如果是梁搭在短邊方向的墻上,這意味著梁和樓板將荷載傳遞到短邊的橫墻上那就是“橫墻承重”。
這里也有一個簡單易行的辨別方法,看開間。(開間就是指隔間的正面寬度,進深就是指隔間由外往里的深度。)
所以就是說我們除了看梁的走向,你也可以看房間寬度,如果你的房子是開間特別窄小的,那多半是橫墻承重,如果是開間(正面寬度)比較大的,那基本上都是縱墻承重。
其次,找到了受力墻體還要提出切實可行的改動計劃,并經過有關部門和原設計單位審核,確認同意并加蓋公章后,方可實施。切莫不要自己私自拆改。否則拆除后結構荷載的傳力方式和傳力路徑如果并不一致,發生了改變,會有重大危險。并且要實施拆改也需要在拆改前或施工過程中就提前做好加固,結構穩定后才能進行拆除或開孔開洞及材料更換。
只有萬無一失的改動方案確保改造后結構受力的連續性和整體性不被破壞,確定不會出現受力不穩、不平衡,并確定不會導致均衡受力的缺失,做好穩固的加固措施才能動手拆除,否則一旦受力失穩、傾覆,樓不塌不裂都難。
而且新補填、砌筑的墻體還要注意新、舊建筑物之間的連接,要增加抗震結構的連接措施,可以填入構造柱或植入連接鋼筋,否則地震或強大的荷載力一來,原建筑本身的受力和新建物體的受力方向和支撐點不能同步,那建筑就會分崩離析、支離破碎。
總結:
磚混結構是所有混合結構中我們在住宅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形式,6層以下大多屬于采用這一結構形式,最后敲一遍黑板:
1、磚混結構中,墻體是承重的不能拆,不能拆!
2、必要拆除也要先排查,并提前做好加固方案。
3、加固和改動方案要提前經原建筑單位審核同意蓋章
4、正式拆除前務必提前做好穩固的加固措施,確保受力不被破壞,方可進行施工。
~~~~~~~我是分割線~~~~~~~
再下一個章節我們就得說說電梯房的住宅里有哪些受力墻嘍,能拆動那些墻,就要仔細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