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裝修的浩瀚工程中,墻體改造與墻面施工宛如基石,奠定了整個空間的品質與格調。從拆改鏟除的破舊立新,到新建墻體、抹灰粉刷的精雕細琢,每一個環節都暗藏玄機,不容小覷。
拆改和鏟除環節,是開啟裝修大門的鑰匙。墻面原有的親水性涂層必須斬草除根,若有殘留,后續涂層難以附著,極易引發起皮、脫落等問題。原墻面空鼓檢查更是關鍵,空鼓如同隱藏的“定時炸彈”,一經發現,小面積的可直接鏟除用水泥砂漿修復;若空鼓面積達到 300mm×300mm 及以上,不僅要用水泥砂漿填補,還需表面貼布處理,增強墻面韌性,防止裂縫蔓延。同時,建筑主體結構、承重結構是房屋的“脊梁”,嚴禁擅自改動,外延結構、外檐造型、梁結構板柱等也都在保護名單之內,碰不得分毫。保溫隔熱、外延防水這些關乎居住舒適度與房屋壽命的設施,同樣禁止破壞。還有個容易被忽視的要點,懸空樓板上絕不能砌筑重型紅磚墻,否則樓板不堪重負,安全隱患極大。
原墻面處理,是精細活。鏟除親水性涂層后,涂刷兩遍界面劑至關重要,它如同墻面的“強力膠水”,能讓后續材料緊密貼合。這小小的界面劑,俗稱墻寶,卻起著大作用。
新建墻體砌筑,處處是講究。首先,選址要慎重,避開懸空樓板。施工時,吊線施工是“標配”,確保墻面平整度不超 8mm、垂直度不超 5mm,否則墻面歪歪斜斜,影響美觀與空間利用。新墻與舊墻連接不能馬虎,植筋是常用“妙招”,在墻上打孔植入不小于 8mm 直徑的鋼筋,深入墻內不少于 500mm,上下間距 300mm,鉆孔深度 200mm,讓新墻與舊墻“手拉手”,穩固一體。磚要提前 1 - 2 天澆水潤濕,砌筑砂漿用 1:2 水泥砂漿,攪拌場地要遠離鋪地板、地磚區域,避免污染“肆虐”。砌筑時灰縫橫平豎直,控制在 8 - 10 毫米,接茬采用企口砌筑法或隔五進一砌筑法,保證墻體整體性。
墻體砌筑完成,抹灰接力登場。抹灰砂漿也推薦 1:2 水泥砂漿,分層進行是關鍵,一般分三次。底層砂漿凝固前拉毛,為后續施工筑牢根基,讓面層與基層“親密無間”。當抹灰層總厚度超 25mm 或不同材料基體交接處,要用加強網“保駕護航”,搭接寬度不小于 100mm,預防裂縫“偷襲”。新砌墻體與原有墻體連接處,基層鋪設鋼筋網片,繃緊固定,搭接寬度同樣不小于 100mm,金屬網基層還需防銹處理,底層粉刷讓砂漿鉆入網眼,確保結合牢固。
修補工程雖看似不起眼,實則關乎大局。水電管路開槽后,清掃管槽浮灰、灑水潤濕常被裝修公司遺忘,這卻是保證修補質量的第一步。管線臨時固定,保證抹灰厚度不小于 15mm,分兩次修補,先填溝槽再做面層,杜絕露白、露管現象,防止墻面開裂。
家裝墻體改造與抹灰,是一場對細節極致追求的旅程。每一道工序、每一個參數,都承載著居住者對家的美好期許。只有嚴格把控這些環節,才能打造出堅如磐石、美輪美奐的家居空間,讓家成為溫馨舒適的港灣,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在裝修過程中,業主們不妨多監工、多學習,與施工團隊密切配合,讓夢想家園完美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