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中,混合結構建筑的拆除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隨著技術的進步,機械設備如液壓錘、液壓剪以及挖掘機等成為拆除工作的主力軍,逐漸取代了單純的人工拆除方式。科學、有序地開展拆除工作,不僅能確保拆除過程的安全與高效,還能為后續的城市建設奠定良好基礎。接下來,讓我們深入了解混合結構建筑的拆除步驟與關鍵要點。
拆除工作伊始,進場后的首要任務便是切斷水、暖、電等管道,這一步驟就如同切斷建筑的“生命線”,是確保后續拆除工作安全進行的關鍵前提。同時,拆除門、窗、木地板、散熱片、電氣設備等附屬設施,這些看似簡單的操作,實則為后續大規模拆除工作清除了諸多障礙。這些附屬設施的拆除需要精細操作,避免對主體結構造成不必要的損壞,為后續拆除工作營造一個安全、便利的施工環境。
樓頂的拆除是拆除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如今城市中的混合結構建筑,樓頂多為平頂,其上的防水和保溫層因長期經受日曬雨淋,變得堅硬且牢固。面對這一難題,風鎬成為了有效的拆除工具。在拆除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吊運預制板的安全問題。由于預制板兩端與柱梁的搭接較短,且接觸部分混凝土可能因老化而掉渣,在焊開連接部位時,預制板存在下滑的風險,極易引發安全事故。因此,在焊開兩端之前,吊車鋼絲應虛吊著,做好隨時拉住下滑預制板的準備。焊工也需站在安全位置,切不可站在預制板上操作,同時必須嚴格按要求佩戴安全帽及安全繩,將安全意識貫穿于每一個操作細節。
拆除四周墻上的圈梁及其他縱橫梁時,要充分考慮其結構特點。這些梁大多采用鋼筋混凝土現澆結構,截面尺寸在30 - 40cm左右。使用液壓錘打或液壓剪剪碎是較為便捷高效的方式,當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采用風鎬進行人工拆除。但無論采用何種方式,都必須搭建可活動的平臺,確保操作人員能夠安全、穩定地進行作業。拆除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廢棄物可暫時留在該層地面,待后續統一處理,這樣既能保證拆除工作的連貫性,又能避免廢棄物對拆除作業造成干擾。
四周的墻體以及中間的隔斷多為磚砌體,拆除時可利用液壓錘或液壓剪進行推拉作業,將墻體推倒。在拆除過程中,應遵循由一邊向另一邊逐步推進的原則,嚴禁從墻根開始拆除,以免引發墻體突然倒塌,造成安全事故。對于外墻的渣土,若樓下外側不允許落渣,必須向內拉倒,同時將本層其他渣土一并向允許落渣的方向推下。若采用人工拆墻,操作人員必須站在活動平臺上,嚴禁站在墻上用大錘砸或用風鎬打,這是保障人員安全的基本要求。磚砌體的拆除是樓房拆除中作業量較大的一道工序,需要合理安排施工進度和人員調配,確保拆除工作有序進行。
當拆除到下一層樓板時,需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拆除設備的位置。若使用機械設備,如液壓錘或液壓剪,要將機車開到合適位置,以確保設備能夠有效發揮作用;若采用人工拆除,要及時搬走活動平臺,待樓頂板拆除后再轉移至下一層繼續作業。這一過程需要施工人員具備良好的協調能力和現場應變能力,根據不同的拆除場景靈活調整拆除方式和設備布局。
拆到底層時,如果還需拆除地下部分,要格外小心。一般地下都有一圈地圈梁,個別建筑的四角還有地下基礎。對于圈梁,可用液壓錘砸或剪;而基礎部分由于其結構較為堅固,宜用錘進行破碎。在拆除地下部分時,要密切關注周邊環境和地下管線情況,避免對周邊建筑和設施造成損壞。
混合結構建筑多為6層以下,當建筑為6層時,其高度約20m,而普通的液壓錘或液壓剪只能伸到15 - 16米。此時,若不使用加長臂液壓剪,就需要墊一個高約4 - 5米的渣土平臺,以滿足拆除作業的高度要求。若工期允許,也可采用人工拆除上兩層,下四層用普通液壓錘拆除的方式,這樣既能充分發揮不同拆除方式的優勢,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如果使用挖掘機拆除混合結構,用大斗拆磚砌體較為方便,推拉均可,但拆除樓板和圈梁時則相對費力,需要操作人員具備豐富的經驗和熟練的操作技巧。
混合結構建筑的拆除是一個系統工程,每一個拆除步驟都緊密相連,每一個操作要點都關乎著拆除工作的安全與效率。在拆除過程中,施工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拆除流程,注重安全防護,根據建筑結構特點和現場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拆除方式和設備,以確保拆除工作順利完成,為城市更新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