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新都區桂湖街五里村,茶館里的老人都知道那是文物。
72盧叔叔是這個文物院子的主人。他的老房子成了文物,盧叔叔很難形容他的心情。他和他的家人越來越覺得這座老房子似乎是燙手山芋——雖然房子是他們自己的,但他們不能自己裝修拆除、改造和維護。要繼續生活,破舊尷尬的生活條件確實不合適。
所有這些源于2021年9月,盧叔叔的房子上掛著一般不可移動文物的牌子……
老宅變文物
陸叔叔今年72歲。1977年,他當上門女婿,來到新都區定居。第二年,獨生女出生了。岳父家的房子是土改時分配的。一棟房子,三個大房間,一個屬于隔壁鄰居,另外兩個屬于陸叔叔家。房子條件不好——土磚墻,隔斷是用墊子做的,屋頂還是麥草。
直到20世紀80年代,陸叔叔買了2萬塊紅磚,從河里撈出河沙,混合了白灰,把兩個房間建成了四個小房間,麥草屋頂換成了瓦屋頂。
2012年,廚房從房子外傾斜,女兒拿出數萬元,在原地建了一棟兩層的房子。然而,由于建筑面積狹窄,樓梯只能建在室內。冰箱、桌椅、洗衣機甚至洗腳桶都必須堆放在大廳(客廳)里。
客廳,樓梯在室內。
房子不到3米高,采光不足。白天,廚房和廁所都很黑。臥室里除了床和柜子什么都放不下。
我老了,老婆腳不方便,爬不上樓。陸叔叔說,樓下又黑又濕,外面下雨,里面的腳都滑了。
廚房現在住在房子里。
盧大爺女兒盧女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她是在2021年初得知老宅被列為文物的。2021年9月被新都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掛上了“一般不可移動文物”的牌子。這就意味著,這套年代久遠的房子任何人都不能隨意拆建,“拆了就是違法?!钡险木幼l件,實在太差了。
陸女士說,作為一個孩子,她想改善老年人的住宿條件,讓他們安度晚年。我父親經常說,(老房子)不能曬太陽,水分也很重,感覺就像住在井里一樣。
破敗的現狀
3紅星3日,紅星新聞記者來到五里村,參觀文物院。
與村道兩側修建的其他民居正門不同,很難找到有郭家院子名牌的正門。你需要在房子周圍轉一圈,穿過一條極其狹窄的小巷,只能讓一個人側身穿過,才能找到真正的正門。
狹窄的通道。
五里村郭家院子一般不能移動文物。
房屋條件確實不好,門板、木頭、紅磚散落在各處,墻皮容易掉落。
走進院子,左邊是破舊的老房子,右邊是陸叔叔后來建造的兩層房子。
近年來,附近幾乎所有的鄰居都修了兩層樓,盧叔叔的老房子被包裹在其中,顯得低矮局促。
在老房子里,堆了一些農具。原來的臥室里有一張只有床板的大床,但它有一把巨大的雨傘,以抵抗缺少天花板和一覽無余的瓦屋頂。房子里的一些墻壁已經倒塌,暫時用木板做了補丁。木墻靠近地面,隨處可見潮濕發霉的痕跡。
破舊的老房子。
年輕的時候,每年都要上屋頂撿瓦。陸叔叔說他現在老了,不敢上屋頂。每次刮風下雨,瓷磚都會掉下來,越來越多。有時候刮風下雨,房子里要撐一把大傘。2021年11月,陸叔叔被一塊落瓦砸了頭,流血了一個多月才消失。
屋頂漏雨,室內也需要傘。
在老房子的屋頂和屋檐上,還可以看到精美的雕花野獸和云朵。
屋頂的菱形磚脊上堆塑“?!弊謱氻敗?/span>
陸叔叔說,20世紀90年代,有人想買他屋檐下的浮雕。一塊板出價200多元,六塊1200多元。但是陸叔叔沒有賣。賣祖先的東西,不然(想)發財還是要自己掙錢。陸叔叔說。
浮雕雕花。
修不能拆的尷尬
紅星新聞記者掃描了郭家庭院一般不可移動文物上市的二維碼。信息顯示:郭家庭院建于清朝,四合院布局,東北朝西南,占地面積約105平方米。目前只有3間主房間,單檐懸掛小青瓦屋頂、斗、提梁混合梁架、夯土基礎、鼓石柱基礎、竹骨泥墻、菱形磚脊堆放塑料福字寶頂。前后屋檐墻和兩座山墻都有木墻裙,前屋檐柱有弓淺浮雕云、花草、野獸等圖案,寬312米,深8.5米,通高6米。
還特別提到,該建筑對清代川西民居建筑特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然而,自從這個文物品牌被掛起來,老房子就成了盧叔叔心中的一個疙瘩。拆卸?不!這是文物。修理?
陸叔叔說,如果你修理它,你必須按照文物的標準請專業機構修理它。但他是農民,沒有太多的經濟來源,他的女兒和女婿也有自己的家庭經濟負擔。
不能拆除,不能修理,但實際生活條件太差,可以更換宅基地,自籌資金建設改善條件?這條路并不順利。陸叔叔介紹說,他和女兒向許多相關部門報告了他們的想法,答復是沒有可替代的宅基地,最好的方法是只能在現有的非文物部分重建。
但問題是,目前非文物面積只有30多平方米(現有二樓面積),根本沒有辦法建設。
新都區文物保護所:文物修復移動文物《文物保護法》有關規定
什么是不可移動的文物?
不可移動文物是指相對可移動的文物,如古代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畫、現代重要歷史遺跡和代表性建筑。
一旦建筑物或遺址被列為不可移動文物或暫定不可移動文物,通常受到主管部門的保護。未經許可,包括所有者在內的任何人都不得隨意變更或修改。
31月25日,紅星新聞記者從新都區文化體育旅游局下屬的新都區文物保護辦公室獲悉,郭家庭院是清末的古建筑,2008年第三次文物普查被列入文物保護范圍。
工作人員解釋說,不可移動的文物保護遵循誰受益誰修復的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由用戶維修;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由業主維修。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有損壞風險,業主不具備維修能力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提供幫助;有維修能力拒絕依法履行維修義務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給予救援維修,所需費用由業主承擔。
文物保護單位應當按照文物保護單位的水平報有關文物行政部門批準;未經批準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報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批準。
文物保護單位的修復、遷移、重建,由取得文物保護工程資質證書的單位承擔。修復、維護、遷移不可移動文物,必須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
簡而言之,未經文物行政部門批準,盧叔叔不能隨意變更或修改。同時,他需要負責修復和維護,并報文物行政部門批準。
新都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工作人員表示,3月24日,成都市文物保護部門的相關工作人員參觀了郭家庭院,各級部門高度重視,正在討論解決方案。工作人員透露,郭家庭院并不孤單,其他不可移動的文物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
新都區桂湖街道辦事處:已形成工作思路考慮到文物的不丟失和所有人的住宅質量
31月25日,紅星新聞記者聯系了郭家庭院所在的新都區桂湖街道辦事處。社區服務部(文化服務站)負責人證實,3月24日,市有關部門工作人員到現場參觀,召集農村住房審批、公園城市辦公室等有關部門開會,溝通解決方案。
負責人解釋說,郭家庭院是經確認的一般不可移動的文物。根據《文物保護法》,不得拆除或丟失,否則將追究責任。
目前,暫時提出了一個工作思路,即根據文物保護法,一般不可移動文物所有人,經確認經濟條件和能力,由區政府和有關部門使用專項資金,聘請專業資質維修不可移動文物施工方,房屋維修加固,確保不可移動文物外觀或不可移動文物部分不丟失。同時,它要確保其所有人的住宅質量,沒有安全風險,威脅人身安全。
據上述負責人介紹,但目前這只是一個工作思路,需要進一步細化和完善。這一工作思路為全區乃至全市其他類似情況的文物保護提供了方向。
負責人表示,如果按照一個家庭不少于90平方米的宅基地面積,盧叔叔家現有的二樓小樓和老房子的瓦房面積已經超過了這個標準。根據他現在提出的實際使用面積狹窄,希望更換宅基地新建房屋的需求,街道辦事處有關部門也在五里村找到過,但由于城市建設,沒有可以更換的宅基地或自留地來建造新房。
〖專家建議〗建立健全維修資金保障和補償機制
據公開報道,在2011年12月全面完成的四川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中,全省注冊了65231件不可移動文物,比20世紀80年代第二次文物普查增長近3倍,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現代重要歷史遺跡和代表性建筑,其中51836件不可移動文物為新發現。成都和宜賓注冊的不可移動文物分布最多,均超過6000件。
調查顯示,在本次調查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中,保存條件較差的達20.04%,差的達5.76%,“重利用,輕保護”現象依然存在。這一現象,在國內較為普遍。
紅星新聞記者發現,在保護和修復方面,非國有非移動文物的保護和修復面臨著許多困難。業內人士表示,雖然中國建立了相對完善的文物保護法律法規,但非國有非移動文物的管理和保護仍有待完善。
一些文物保護工作者指出,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所有者,在維修方面,由于文物年齡長,損壞嚴重,文物保護法對不可移動文物維修程序、技術、材料要求高,維修成本高,成本由所有人承擔,維修熱情不高。
雖然《文物保護法》規定,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有損壞的危險,如果所有人都沒有修復能力,當地政府應該給予幫助。然而,這些規定是模糊的。目前尚不清楚每個人是否有修復能力,以及如何幫助他們,是從資本、技術還是其他方面,以及標準是什么。應該這個詞與必要這個強制性的詞相比是不必要的。
一些專家建議,對于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的修復和保護,應建立和完善修復資金保障和補償機制,將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的修復納入財政補貼范圍;設立專項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基金;為損壞嚴重的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的所有人提供新的住房或宅基地,將其產權歸國有,更好地保護和修復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同時,將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的修復補償納入《文物保護法》,明確有關法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