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先拆后拆的順序;拆除非承重模板,然后拆除承重模板和支撐;拆除小鋼模板支撐的頂板模板時,嚴禁拆除所有支柱,一次拉動拆除。拆除活動的模板必須在停止前連續(xù)拆除,嚴禁留下不安全風險。
拆除外腳手架的步驟:
1.拆除腳手架前,應清除腳手架上的材料、工具和雜物。
2.除腳手架時,應設置警戒區(qū),設置警戒標志,并由專人負責。
3.腳手架的拆除應按以下程序進行:
(1)從跨度開始拆除頂部扶手和欄桿柱,然后拆除腳手板(或水平架)和扶梯段,然后拆除水平桿加固桿和剪刀支撐。
(2)交叉支撐從頂層跨度拆除,頂撐連墻桿和頂門架同步拆除。
(3)繼續(xù)同步拆除第二步門架及附件。腳手架自由懸臂高度不得超過三步,否則應加臨時拉結。
(4)拆除基座,運走墊板和墊塊。
三、腳手架的拆卸必須遵守以下安全事項:
1.工人必須站在臨時設置的腳手板上進行拆除作業(yè)。
2.拆除過程中,嚴禁用錘子等硬物擊打撬挖。拆下的連接棒應放入袋內,鎖臂應先傳遞到地面,放入室內堆放。
3、拆卸連接部件時,應先將鎖座上的鎖板與搭鉤上的鎖片轉至開啟位置,然后開始拆卸,不準硬拉,嚴禁敲擊。
4.拆除的門架、鋼管及附件應用機械吊裝或井架捆扎至地面,防止碰撞,嚴禁拋擲。
與一般結構相比,腳手架具有以下特點:
1.荷載變異性大;
2.緊固件連接節(jié)點為半剛性,節(jié)點剛性尺寸與緊固件質量和安裝質量有關,節(jié)點性能變化較大;
3.腳手架結構和構件有初始缺陷,如桿件的初始彎曲和腐蝕、尺寸誤差和荷載偏心;
4.與墻的連接點對腳手架有很大的約束性變化。對上述問題的研究缺乏系統(tǒng)積累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不具備獨立概率分析的條件。因此,通過校準和確定結構抗力乘以小于1的調整系數(shù),其值系數(shù)與以前使用的安全系數(shù)相匹配。
因此,本規(guī)范采用的設計方法本質上屬于半概率、半經(jīng)驗。腳手架是設計和計算的基本條件,以滿足本規(guī)范規(guī)定的結構要求。
舊建筑物的拆除一般按照從上到下拆除非承重部位后拆除承重部位的原則進行。建筑物較小較短,可采用上述方法。件,可以考慮爆破。
先拆后支,先拆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再拆承重部分,不損壞構件或模板。
拆除工具模板梁、板模板時,應先拆除卡具、方木、側板,然后松開木楔,使柱、桁架等下降,逐段取出底模板和水平擋板,最后拆除桁架、柱。
拆除采用定型組合鋼模板支撐的側板時,應先拆下拉螺栓的螺母、鉤頭螺栓和鋼楞紙,取出模板上的u形卡,然后從上到下一塊一塊地拆下。
拆除框架結構的柱、梁、板時,應先拆除柱模板,然后松開支撐桿上的絲桿升降機,使支撐梁、板的檁條平穩(wěn)下降,然后拆除梁側板、平臺板,拔出梁底板,最后拆除梁檁條、柱連桿和柱。
拓展資料
模板安裝應注意的事項
(1)堅固模板和支架的支撐部分,安裝在基礎上時應設置墊板,基礎必須牢固,有排水措施,濕陷性黃土必須有防水措施;凍脹土必須有防凍融措施。
(2)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裝過程中必須設置臨時固定設施,以防止傾斜。
(3)現(xiàn)澆多層建筑和結構應采用分段支模的方法,上模板及其支架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4)下層應具有承受上層荷載的承載能力或支架支撐;上支架的立柱應與下支架的立柱對齊,并鋪設墊板;當采用懸掛模板和桁架支撐方法時,其支撐結構的承載能力和剛度必須滿足要求。
(5)當層高度大于5m當選擇桁架支模或多層支擇
采用多層支架支撐模具時,支架水平墊板應平整,支柱應垂直,上下支柱應與中心線相同
(6)采用分節(jié)脫模時,應根據(jù)模板設計設置底模支點,各節(jié)模板應在同一平面上,高低差不得超過3mm。
(7)承重焊接鋼筋架與模板一起安裝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承重焊接鋼筋骨架的結點必須固定模板,安裝鋼筋模板組合時,吊索應按模板設計的吊點綁扎。
(8)模板及其支架必須符合下列規(guī)定:
①確保工程結構和構件各部分的形狀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確;
②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wěn)定性,能夠可靠地承受新澆混凝土的自重和側壓,并施用
工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荷載;
③結構簡單,裝拆方便,鋼筋綁扎、安裝、混凝土澆筑養(yǎng)護要求方便;
④模板接縫不得漏漿。
以上是混凝土拆除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