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拆除高樓后得到了什么?答案可能在寬闊的天際線和一脈相承的景觀中找到。
兩座高層建筑同步拆除
佛山倒影可能會重現
近日,位于大明湖畔的東湖大廈拆遷即將結束,曾有26層樓高的建筑被夷為平地。與進展相似,位于千佛山北側的齊魯酒店二期建筑僅被拆除。
今年2月下旬,東湖大廈拆遷正式啟動。該建筑位于濟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核心區域,位于千佛山至大明湖景觀軸線上,嚴重影響了濟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城市傳統文化風貌。自2021年初以來,為了促進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做好了泉工作·濟南依法對東湖大廈及其附樓進行了綜合整治。
今年3月,157米高的原齊魯酒店被拆除。由于技術難度大,大型超高塔吊將重型挖掘機吊到屋頂后逐一拆除。齊魯酒店拆除后,千佛山景區將直接面向主城區,沒有大型超高建筑擋住視線。
齊魯酒店和東湖大廈的拆除將有助于恢復千佛山至大明湖的景觀走廊。被列為濟南人心中濟南八景之一的佛山倒影可能會重現。
為了讓更多的青山入城,讓市民看到山水,濟南近年來根據城市規劃采取了許多重大行動,佛惠山景區就是其中之一。改造前,佛慧山景區北入口有大量建筑,私建現象嚴重,區域生態環境受損,引起公眾強烈不滿。2020年11月,濟南市正式啟動佛慧山景區北入口生態恢復工程,并于2021年5月1日前竣工,向市民開放。
佛慧山改造后,成為居民休閑、旅游、健身的好去處,僅2021年五一假期就接待了13萬多名游客,成為旅游打卡地。
通過建筑降層
修復城市景觀走廊
在濟南歷年出臺的城市規劃中,反復強調重點地區建筑高度的嚴格控制。
根據《濟南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大明湖周邊地區嚴格控制風格帶重點地區建筑高度,北至膠濟鐵路,控制高度由南至北至24-50米;東、西分別控制在東、西護城河以外約200米,控制高度由內到外約18-36米;南至泉城路,控制高度由北至南至15-45米。保護大明湖至千佛山之間的佛山倒影景觀,控制視廊內的建筑高度,滿足大明湖北岸至千佛山一覽亭以上山體的通視要求。
根據濟南此前對大明湖-千佛山、佛惠山視廊的提法,要保證從大明湖北岸看到千佛山、佛惠山三分之二(海拔約200米)的景觀視廊不被遮擋。視廊控制范圍從東到山路,從西到玉函路。
去年,濟南市住房和城鄉發展局發布的《濟南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草案)》提出,合理調整城市重點區域建筑高度,通過景觀視線走廊,逐步降低或拆除走廊內的超高建筑。
從高度限制到逐步降層或拆除,濟南對城市景觀走廊的保護越來越嚴格。
國內其他城市也有通過拆除高層建筑恢復城市景觀走廊的案例。去年,北京拆除了1984年建成的積水潭醫院新北樓,拆除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為了恢復清代民間評選的燕京八景之一銀錠觀山,這是老城區唯一一個展示景觀城市融合的景觀走廊。
2014年,南京市政府原有建筑被削頂改造,12層高層建筑被拆除6層,高度低至24.8米。同時,玄武湖東岸太陽宮上的金皇冠被拆除,整體建筑高度從49米降至39米。
嚴格保護城市景觀走廊,體現了對城市人文自然風貌的保護和對城市生態的重視。
重塑顯山融城關系,守衛歷史文化名城招牌
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說:這兩座高層建筑的拆除,使濟南千佛山、大明湖等景觀的整體景觀保持了協調和一致性。,這也是濟南一直重視生態的體現,也是打造優秀的起點。
從濟南目前的發展來看,這兩座建筑位于濟南中優建設的核心位置,大千佛山景區被濟南認定為中優的重點區域之一。在2020年北廣場、拆除違法建設,推進——近期重點建設區域和項目行動計劃》中,加快千佛山北廣場和拆除非法建建筑,推進‘顯山’也被列為重點工作。濟南對這項工作的重視,不僅是中優的行動計劃,還有很多重磅文件。在《濟南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中A等級旅游景點。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大千佛山地區的升級本質上是為了促進濟南山城的融合。濟南為什么要努力做這項工作?濟南園林集團景觀設計有限公司副總裁史成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山與城市是分離的。在設計定位中,最重要的是顯山和融城。簡單地說,它是為了處理山與城市之間的關系,需要重塑這種關系。
這與董彥嶺的想法不謀而合。拆除高層建筑后,用城市公園代替,其實相當于讓城市為綠色讓路,讓景觀與城市更緊密地融合,讓濟南真正成為景觀城市。
一些專家認為,這是濟南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東湖大廈位于濟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核心區域。在千佛山至大明湖的景觀軸線上,嚴重影響了濟南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城市傳統文化特色。相關專家認為,這也是濟南的泉·城市文化景觀的申遺工作鋪平了道路。
濟南作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20年出臺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還提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重點保護內容之一是:濟南歷史文化名城一核、五廊、十片的整體格局和山、泉、湖、河、城的整體格局。此外,《條例》還特別提出了千佛山與古城、大明湖四向、包突泉、五龍潭公園等重要景觀區域、華山、鵲山等景觀走廊。
從法律法規和各種行動可以看出,濟南正在努力保留歷史文化名城的名片。
專家聲音:
規劃要考慮長遠
讓城市更有風格
在城市規劃城市規劃的決策中,我們可以做更長期的工作,做更多的百年項目,綜合考慮濟南地區的規劃和定位。專家認為,在當前的城市建設過程中,快速發展階段應該結束,更多的可以從景觀融合的角度進行。
濟南景區改造如火如荼,加快形成了更多看山看水的風貌帶。事實上,它不僅局限于風景名勝區。我們整個城市建設中的一些小區的結構應該考慮與自然的融合。董彥嶺認為,一些城市功能建筑可以停止建設,更多的是從生態人文等方面進行協調。濟南作為一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可以增加一些文化和文化因素,使城市更加時尚。從長遠來看,它也有利于吸引投資和推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