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拆除工程里,有些特定區域的拆除工作必須做到毫無殘留,這絕非是對工人的刻意刁難,而是為了避免后續一系列嚴重問題,關乎生命財產安全、工程質量以及環保要求。
一、承重墻關聯部位
承重墻作為建筑的“脊梁”,支撐著整個樓體結構,其關聯區域的拆除清理至關重要。在拆除與承重墻相連的非承重隔墻時,墻根部位一定要拆干凈。哪怕殘留幾厘米厚的砌體,都可能在后續裝修、使用過程中,因受力不均、震動等因素,引發承重墻局部應力集中。這不僅會致使承重墻出現裂縫,隨著時間推移,裂縫可能不斷擴大,嚴重威脅樓層的整體穩定性,甚至有樓體垮塌的風險。所以,工人在拆除這類隔墻時,需用小型工具,像精細的鏨子、手鋸等,沿著承重墻邊緣仔細剔除,確保連接面平整、干凈,絕不能留下任何可能破壞承重墻受力平衡的隱患。
二、水電線路通道
老舊房屋改造中的水電線路拆除環節,原有的線管、線槽必須清理徹底。如果線槽內殘留破損電線,其絕緣外皮一旦老化、剝落,就可能引發漏電事故,危及人身安全。而且,這些殘留電線還可能干擾新線路鋪設,造成線路短路、信號紊亂等問題,影響新水電系統正常運行。對于埋設在墻體內、地面下的水管,拆除后若有殘段遺留,一方面會阻礙后續的管道鋪設,導致新管安裝不順暢、接口密封不嚴;另一方面,殘留在地下的水管在日后可能積水、滲漏,使房屋出現潮濕、發霉現象,破壞裝修成果,甚至侵蝕建筑結構根基。因此,工人要借助金屬探測器、內窺鏡等工具,精準定位殘管殘線,采用切割、挖掘等手段全面清除,保證水電線路拆除后的通道“暢通無阻”。
三、防水基層
衛生間、廚房、陽臺這些涉及防水的區域,拆除舊防水層及基層時,務必一拆到底。倘若防水層鏟除不凈,新做的防水層就無法與基層緊密黏合,極易形成“兩張皮”現象,導致防水失效。日后使用中,只要有水分滲透,就會沿著這些薄弱縫隙滲漏到樓下鄰居家,引發鄰里糾紛。而且,舊防水基層若有起鼓、松散部分未拆除,還會占據空間,使得新防水涂層厚度不均,降低防水性能。工人拆除時,要用鏟子、打磨機等工具,將舊防水層及疏松的基層砂漿全部刮除干凈,直至露出堅實、平整的結構層,為后續高標準的防水施工筑牢基礎。
四、建筑物外立面附著物
在對建筑物外立面進行改造、拆除招牌、空調外機架、防盜窗等附著物時,連接部位一定要處理干凈。殘留的膨脹螺栓、焊接點若不清除,不僅影響外立面美觀,時間久了,金屬生銹還會污染墻面。更危險的是,這些凸出的殘留部件在大風天氣可能變成“暗器”,被風刮落,對地面行人造成致命傷害。工人需用角磨機、扳手等工具,將螺栓擰下、焊點磨平,對外立面進行“深度清潔”,保障公共安全。
總之,在拆除上述關鍵部位時,施工人員務必嚴謹細致,監管人員要嚴格把關,不可為一時省力而留下禍根,只有拆得干凈、徹底,后續工程才能順利、安全地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