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個性化與高品質居住體驗的當下,別墅改造成為不少業主開啟理想生活新篇章的必經之路。對于這套獨具特色的 500 平米四層別墅而言,精準把握土建與拆除要點,既能巧妙化解現存問題,又能為空間注入全新活力。
一、精準剖析:原建筑特色與短板
(一)原建筑風貌
這套別墅空間層次豐富,地下室兩層搭配挑空設計,負一層下沉庭院別具一格,1 - 2 層的挑空與直通地下室的天井,賦予建筑通透、大氣之感,為空間布局提供了多樣可能。
(二)現存痛點
1. 挑空設計雖顯寬敞,但過多的挑空區域使得部分空間功能劃分受限,實際使用面積被壓縮,造成空間的浪費,難以滿足業主多元化的功能需求,如收納空間不足、特定功能區難以規劃。
2. 天井設計初衷為引入自然采光與通風,卻因缺乏合理整合,導致各樓層圍繞天井的空間連貫性欠佳,上下樓層互動不足,視覺上也顯得零碎。
3. 下沉庭院規模較小,限制了戶外活動的豐富性,無法承載業主對庭院聚會、休閑園藝等多功能需求,難以充分發揮庭院的魅力。
二、匠心獨運:改造設計亮點
(一)天井巧利用
借助天井垂直空間優勢,通過搭建錯層平臺、增設懸浮樓梯等方式,將原本孤立的空間串聯起來,形成立體的交通與活動流線。例如,在天井周邊打造環繞式書架或綠植景觀,既提升空間利用率,又成為視覺焦點,讓各樓層間實現自然的互動與對話。
(二)下沉庭院升級
適度下挖下沉庭院,拓展深度的同時精心規劃布局。一側設置戶外燒烤區,配備專業烤架與舒適座椅;另一側打造小型水景,搭配燈光效果,營造寧靜愜意氛圍。周邊利用擋土墻增設多層花臺,滿足業主種花弄草愛好,讓下沉庭院真正成為戶外休閑勝地。
(三)地下連廊創新
保留地下兩層挑空,設計 U 型連廊宛如靈動紐帶,連接室內外空間。采用 3 聯動移門,天氣宜人時,移門全開,室內外界限瞬間模糊,庭院美景盡收眼底,為地下空間引入充足自然采光與清新空氣,賦予其全新活力。
(四)錯層搭建優化
1 - 2 層實施錯層搭建,打破傳統平面布局局限。錯層處打造半開放式書房,以玻璃隔斷劃分空間,既保證采光通透,又營造安靜私密氛圍;或設置親子互動區,利用高差布置滑梯、攀爬架等設施,增添生活趣味,滿足家庭成員多樣化活動需求。
三、嚴守底線:土建關鍵要點
(一)結構至上
業主與設計師務必深化對建筑結構的認知,任何結構改動都須慎之又慎。原生建筑結構歷經專業設計與施工,承載著整棟別墅的重量與穩定。梁、柱作為關鍵承重部件,如同人體骨骼,一旦受損,房屋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
(二)地梁保護
建筑外擴時,地梁是守護根基穩定的重要防線。鏟除地梁水泥層時,務必精準把控深度,嚴禁觸動位于上下 3 - 5 公分的主筋,這需要施工人員憑借豐富經驗與精細操作,使用專業工具小心作業,確保地梁結構完整性。
(三)梁洞開鑿
新風管鋪設常面臨與梁“沖突”困境。鑒于此,優先選擇在梁的中間部位開鑿空調洞口,此處受力相對均衡,能最大程度降低對梁結構強度的破壞,同時結合洞口尺寸、位置進行科學加固,確保安全。
(四)墻體規制
混凝土承重墻是房屋穩固的核心支撐,尤其在高層部分,一絲一毫都不能動。別墅大板墻雖有一定靈活性,但開門洞等改動也須依據專業評估,綜合考量墻體受力、建筑整體穩定性后謹慎施行。墻體拆除時,先切割后砸,有序作業,防止結構松動。
(五)砌墻細則
砌墻環節關乎后續使用安全與質量。門窗洞口上方必做門頭過梁加固,分散洞口上方壓力,保障墻體穩固。衛生間墻面因常年潮濕,選用 95 紅磚,憑借其良好的防水、承重性能抵御水汽侵蝕;其他區域依需求采用空心磚或多孔磚,減輕建筑承載負擔。
(六)防水屏障
衛生間作為易積水區域,防水地梁不可或缺。從地面基層做起,澆筑高度適宜的混凝土防水地梁,與墻面防水層無縫銜接,構筑嚴密防水體系,杜絕滲水隱患。現澆樓板、樓梯時,精準定位結構墻、柱,規范植筋,確保新澆筑部分與原結構緊密連接,穩固承載。地下室地面防水層猶如守護地下空間的“雨衣”,盡量維持其完整,避免地下水滲漏引發潮濕、發霉等問題,確保地下室干燥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