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裝修的舞臺上,墻體拆改宛如一場關鍵“大戲”,一旦開場,便需步步精準,稍有差池,就可能給房屋結構安全與后續裝修效果埋下隱患。牢記這些施工要點,才能讓空間重塑順利起航。
施工前期,精準規劃是基石。首要任務是拿到房屋原始建筑圖紙,如同航海者手握航海圖,圖紙清晰標注了承重墻、非承重墻、梁柱位置等關鍵信息。若圖紙缺失,務必邀請專業結構工程師現場勘查,運用專業設備檢測墻體受力情況,精準定位承重墻,這是絕不可觸碰的“紅線”。任何對承重墻的私自拆改,都可能引發墻體開裂、樓層塌陷等滅頂之災,危及生命財產安全。
準備工作就緒,拆除環節正式開啟。工具的選擇與使用至關重要,電鎬、錘子、撬棍是常見“搭檔”。電鎬用于大面積破除墻體,但操作時務必控制力度與頻率,防止過度沖擊波及周邊結構;錘子與撬棍配合,可精細處理邊角部位。拆除順序遵循從上至下、先非承重后承重(非承重墻拆除)原則,恰似拆解積木,先拆除屋頂附屬物、輕質隔墻,逐步向下推進,避免墻體塌落傷人。
拆除過程中,粉塵與噪音管控不容忽視。施工現場應設置雙重防護:一是全封閉圍擋,選用隔音防塵材料,高度不低于兩米,有效阻隔噪音外傳與粉塵飛揚;二是配備專業降塵設備,如噴霧機,定時噴霧降塵,讓粉塵顆?!肮怨月涞亍?。施工時段也應合理安排,避開居民休息時間,減少鄰里糾紛,做到文明施工。
墻體拆除完畢,新墻砌筑緊跟其后。新墻材料首推輕質磚,如加氣混凝土砌塊,它重量輕、隔熱好、吸音佳,能有效減輕樓體負荷,契合現代建筑需求。砌筑時,嚴格把控磚縫均勻度與灰漿飽滿度,磚縫宜控制在 8 - 12 毫米,灰漿飽滿度不低于 80%,確保墻體整體性與穩定性。每隔 500 毫米左右設置一道拉結筋,深入原墻體與新墻,如同給新墻“牽手”舊墻,強化連接。
此外,門洞、窗洞開設需嚴謹。若需擴大或新開洞口,要依據結構力學原理,對洞口上方進行加固處理。常見的是加設過梁,鋼筋混凝土過梁承載能力強,能有效分散洞口上方壓力;小型洞口也可用槽鋼或角鋼替代,但務必確保規格與安裝位置精準無誤,防止洞口變形。
防水與隔音,雖是細節卻關乎居住體驗。衛生間、廚房等潮濕區域新砌墻體,底部需澆筑 200 毫米左右高的混凝土止水坎,阻擋水汽滲透;臥室與客廳等相鄰墻體,可在砌筑時嵌入隔音材料,如巖棉板,厚度 30 - 50 毫米,為靜謐空間“添磚加瓦”。
墻體拆改施工是一場精細的藝術,從前期規劃的胸有成竹,到拆除時的穩扎穩打,再到新墻砌筑的精雕細琢,每一步都飽含專業與責任。唯有嚴守施工要點,才能在舊空間里勾勒出新藍圖,為理想家居環境筑牢根基,開啟舒適生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