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缺陷處理方案
針對地下室混凝土缺陷(蜂窩麻表面)問題,為保證工程質量和混凝土外觀,修復混凝土墻、柱、梁、板等混凝土構件的輕微麻表面、蜂窩、孔、鋼筋暴露、模具上升等缺陷,編制本修復方案。
一、混凝土澆筑后麻面、蜂窩、孔洞、露筋、上模的表現形式
1、麻面:混凝土結構構件表面有許多小凹坑麻點。
2、蜂窩:蜂窩狀的洞出現在混凝土表面。
3、孔洞: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有大孔洞,局部或全部裸露。
4、露筋:鋼筋混凝土結構表面鋼筋裸露。
5、增模:混凝土構件明顯鼓起,平整度不合格。
二、混凝土蜂窩、麻面、空洞、露筋、加模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不干凈,粘有干硬水泥砂漿等雜物,拆模時混凝土表面粘有麻面;
2、模板組裝不嚴密,澆筑混凝土時間隙漏漿;
3、 混凝土振動不密實;
4、混凝土按操作規程澆筑,下料不當,使石材集中,不能搗碎水泥漿;
5、 混凝土振動時間過長,導致漏漿或混凝土離析;
6、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多,無分段澆筑,振搗或下料配合不好,最后及時振搗下料,漏振導致蜂窩、柱腐根;
7、模板孔隙末堵塞或模板支撐不牢固,振搗混凝土時模板移位,造成嚴重漏漿或墻體、柱根腐爛,造成蜂窩;
8、模板加固不牢固,混凝土振動時間過長。
三、處理方案
1、麻面:如果混凝土表面涂抹、油漆或麻面較少,則不能補充。否則,在麻面噴水濕潤后,應用與混凝土相同品牌的水泥壓實,水泥初凝后立即用相同的干水泥再次涂抹,以確保修復部位的顏色與混凝土顏色一致。
2、蜂窩:對于較淺的區域,用高標準水泥砂漿刮刮松動混凝土準水泥砂漿填充找平,灑水養護;對于較深的,將松動的石頭鑿掉,沖洗后,用比原標準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填充。水泥砂漿凝固后,立即用與混凝土相同的干水泥抹灰,使修復部位的顏色與混凝土顏色一致。干水泥與混凝土牢固結合后,與其他混凝土澆水養護。
3、孔:鑿除孔周圍的松散混凝土和弱漿膜,用壓力水沖洗,支撐模板,進料口為斜口,確保混凝土進料方便。濕后,用細石混凝土搗固,修復范圍應大于原部件。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鑿出突出的混凝土,然后使用與混凝土標簽和品牌相同的水泥砂漿抹灰,確保修復部件顏色與混凝土顏色一致,澆水養護。
4、露筋:沖洗壓力水后,在表面擦拭1∶2水泥砂漿,使露筋部分充滿,再予抹平,并保證保護層厚度。對于較深露筋,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骨料顆粒,洗刷干凈后,用比原標號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填塞并壓實。混凝土初凝后立即使用與該部位混凝土同標號、同品牌的干水泥抹面,保證修補部位顏色與混凝土顏色一致。等干水泥與混凝土牢固結合后,同其他部位混凝土一起澆水養護。
5、上升模型:將凸出的混凝土剔鑿平,與平整部位的混凝土相等。上述工作應組織技術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工人和管理人員成立專門的維修小組,及時、快速、隱蔽。并隨時檢查,在保證混凝土結構質量合格的前提下,確保維修外觀與正常部件一致。
混凝土修復一周后,應從外觀上進行全面檢查驗收,檢查棱角是否方正,表面是否平整,初步判斷外光是否真實,是否有輕微缺陷。